思政课上教师现场讲解学生提出的疑点 记者 周顺彬 摄
从办高中,到办初中,再到办幼儿园,钦州二中,都是业内学习的榜样。
开展主题教育以来,钦州二中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夯实全市教育系统倡导的“三比三看三争”工作基础,努力践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教育命题。
初心就是“育苗”
师者,德之范。作为老师,要想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如预期般传授给学生,是职责也是追求。
钦州二中校党委决心活化“三会一课”理论学习基础,让教师在思想上再度强化“育苗”思想观,尤其是在党员教师中牢固树立在教育战线要做好“育苗”工作,必须让教师更热爱岗位,更关心学生。
“校领导带动上微党课,然后校党委7个指导组深入到20个支部,继续以微党课的形式,使理论学习活动被赋予了新的形式和内涵。”校党委书记、校长刘世伟对记者说道。
在强化对《读本》和《摘编》进行集中学习和自学的基础上,该校还通过思想政治课学科体系,动员300多名思政课教师,通过“校长在国旗下讲话”“班主任在班会上讲话”“思政老师在课堂上讲话”等具体载体,把主题教育活动融入到育人的全过程,使党员教师的学习成果,在具体工作中找到了切入点,也获取了学习的动力。同时,学生们也对内容更生动的思政讲话内容表达了江城足球网的兴趣。“我们继续发挥好校内团组织的重要作用,使党委领导下的80多个团支部成为向青年学生宣传‘心向党、爱祖国’观点的主力军。”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庄喜说,邀请各级关工委的老同志前来,向全校8000多名共青团员讲党史、讲市史,使大家对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有更深了解,激发更深感情。
使命来自担当
“政治课上,我们知道伟大复兴的意义,使我们的国家走向富强。”乍一听,这应该是成年人的口吻,但却是来自学生董焕潇的话语里。
这完全得益于全体教师在平日里的言传身教,“有国才有家,有强大的祖国才有自信的国人”。董焕潇说,今年他是念高二,会努力争取考入高校深造,为国家新一代动车设计作贡献,继续将其打造成中国的“金字招牌”。
刘世伟告诉记者,“比师风,看为人师表,争当敬业表率;比师德,看道德品行,争当师德模范;比师能,看教育能力,争当育人标兵”这些标准,看起来似乎很高,但落实到现实中,只要发扬教师,尤其是党员教师的担当精神,就能为党和国家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
来自该校的高中生物教师阮文文告诉记者,她经常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求学故事,告诉他们若没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支持,像她那样的贫困家庭条件是根本无力支持她圆大学梦的,所以要学会感恩。阮文文还说,还担任学校高中部生物支部书记的她,也毕业于钦州二中,并且是在高三时入的党,如今又能回学校教学生,把主题教育内容结合自己的故事激励学生。
检视问题促发展
钦州二中开展主题教育以来,用人文化的方式,向各支部和各班级发放了数百份问卷,收集教师和学生们对校党委、教学行政班子的建议和意见,这种“一杆子捅到底”的做法,让师生们参与度大幅提高。目前,已收到合理化建议19条,内容涉及排队打饭、开水使用、学校排污等内容。梳理后形成需要整改的问题7个,有2个已整改完成。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几个月的突击学习,而是广大党员长期需要持续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现在上的是《经济生活》。”该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陆海娟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她说,把“政治学科素养”课题做好,也是检视高中思政课教学方式与时代同步,从而增强青年学生的吸引力。
在近期玉林发生的地震之时,校党委副书记李达通第一时间奔赴自己分管的钦州外国语学校,组织安稳办、保卫科现场指挥应急救灾,确保师生安全。因为热心教育,勤于钻研,在今年评出的“2018年钦州市教育系统‘最美园丁’”中,该校王伟名、刘超鹏等党员教师榜上有名。而在同期“钦州市优秀班主任”评选中,又有黎远旺、张信华等5名教师位列其中。
刘世伟告诉记者,在刚刚落幕的全市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该校高中语文、物理科派出的教师又捧回了两个一等奖。
花开灿烂,园丁最艰辛;学子有望,皆因方向明。钦州二中一定会有江城足球网的惊喜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