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指导群众填写来访及办理情况登记表。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近年来,灵山县灵城街道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以“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为目标,打造矛盾纠纷“集散地”和多元解纷“桥头堡”,切实开展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只进一扇门 最多跑一地
“围墙内移让村道更宽大通畅,群众出行更方便了。”4月17日,记者走进灵城街道的上水湾小区,只见一条新修的水泥路村道蜿蜒而过,道路宽敞而整洁。灵城街道附城社区朱屋甲村第三居民小组组长钟景慧高兴地向记者介绍,此前小区围墙延伸至路边引起了居民的异议,居民向街道综合治理中心提出反馈后,问题迅速得到了妥善解决。
沿着新修的水泥路,记者来到了灵城街道综治中心。宽敞明亮的大厅内,工作人员正热情地为群众解答疑问,办理各项业务。“自2025年起,综治中心已经接待并服务了超过1000名群众。”灵城街道党工委书记梁如森表示,为提升综治中心的规范化建设,灵城街道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并对原灵城财政所一楼进行了重新装修改造,打造成为灵城街道综治中心。该中心包括了群众接待大厅、矛盾纠纷调解室、视频调度室等。特别是群众接待大厅,集信访受理窗口、矛盾纠纷受理窗口、综合业务窗口于一体,实现了功能分区的完善。如今,群众的诉求可以在这里得到“一站式”响应,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码”上提诉求 民意更畅通
踏入灵城街道中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大厅,一块“您码上说,我马上办”民意诉求通道二维码映入眼帘。灵城街道中山社区党委书记区思薇介绍:“这个二维码用于收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的难题,居民都可以通过手机扫码提交。”
中山社区是一个老旧社区,为了更高效地收集和解决居民的诉求,灵城街道综治中心推出了手机扫码反馈民情的新举措。居民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快速提交自己的问题和建议。目前,社区已经搜集了数十条居民的反馈意见,解决率达到了98%,仅剩两条建议正在积极协调处理。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居民真正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让他们的声音被听到,需求得到满足。”区思薇说,社区还利用微信公众号、社区公告栏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社区动态和治理成果,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携手保平安 共筑新防线
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灵城街道尤为注重智能化防控。为创新打造综治中心工作平台,灵城街道综治中心配合上级部门推进综合治理信息系统与综治视联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平台“三网合一”工程建设,将综治中心建设成为集治安监控、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综合治理、研判分析于一体的高效工作平台。同时,优化整合了巡查监控资源配置,联合派出所、消防等部门,把村(社区)安装的74个智能探头、雪亮工程20个探头与公安、消防监控摄像头对接整合起来,每天24小时监控,实现网格化监控与巡逻防范有机结合。目前,街道三级综治中心全部建成运转,县、街道、村(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在机制方面,灵城街道综治中心与灵城派出所、灵城司法所、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街道乡村建设综合保障中心、街道农业服务中心等职能部门对接联动,实现数据共享,工作联调联治联管,为实现平安灵城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科技保障。
梁如森表示,灵城街道将充分发挥综治中心作用,让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确保综治中心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见实效,不断提升新时代基层治理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