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年古树下,上一堂思政课。孙培春 摄
3月10日,在浦北县良江村,春日的阳光透过百年鸳鸯树的枝叶洒下斑驳光影,来自市委教育工委、市新华书店、浦北县教育党工委、浦北县白石水中心小学、浦北县白石水中学等单位150多名师生代表围在树下,聆听驻村工作队员梁文学讲述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看,这两棵树被当地村民称为‘鸳鸯树’,一棵是楹树,一棵是樟树,已有160多年的树龄。两种完全不同科不同属的树木,它们的根竟然紧密相连,就像我们的党群关系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也见证了良江村如何实现从‘落后村’到‘示范村’的蝶变。”梁文学说,“良江村村民过去以种植水稻、柑橘等传统作物为生,却因品种老化、技术落后而收入微薄。如何破局?答案藏在‘产业转型’中。”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鸳鸯树右边就是良江村通往良田村的道路。梁文学介绍,当年良江村到良田村只有一条1米多宽的乡间小路,因为交通不便制约了本村经济的发展,村民迫切要求修路。民有所求、我有所为,民有所盼、我有所办。良江村驻村工作队把群众心声作为心头大事,多方争取,终于修了一条宽6米的柏油路。
跟随梁文学,全体人员来到番石榴园。番石榴是良江村的主要产业之一,和邻村良田村共同打造“双良芭乐园”。通过党建引领,发挥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建立“合作社+支部+基地+农户”模式,带动两个村共500多户群众发展番石榴种植3500多亩,每年亩产量在6000斤以上,每亩可为农户增收1.5万元。小小番石榴带领农户走上了致富路,成为村民生活里的“幸福果”。
穿过村庄就来到了马氏古宅,这是良江村最有文化的地方,已有上百年历史。整座古宅由头座、二座、三座、四座紧密相连,外加两旁的廊屋,构成一个完整的四合院,设有一个大门、两个小门等三个门进出。马氏古宅人杰地灵,整个村庄有书香文化村之称,文化底蕴浓厚。2022年2月获列入自治区第四批传统村落名录。
荔枝园就在马氏古宅旁边,这里百年以上的荔枝有100多棵,是良江村的“宝藏”。梁文学说:“我们在荔枝园里还建有党建长廊,详细介绍了白石水武装起义、张世聪等烈士的事迹,让我们在游玩的过程中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这堂思政课入脑入心入耳,师生纷纷谈了自己的学习感悟。“这堂思政课以良江村从贫困村到‘网红村’的蝶变为主线,串联起脱贫攻坚的艰辛历程、产业振兴的创新实践以及红色基因的传承故事,展现了党建引领下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青春都是奋斗出来的!作为青年学生就要把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理想结合起来,在国家需要的地方展现责任与担当。”“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思政‘含金量’,让思政课更加可感可知、生动鲜活,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
“近年来,钦州市教育局聚焦基层志愿服务、红色基因传承、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活动,充分挖掘不同类型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政元素,让社会实践深度融入‘大思政课’,在实践教学中把道理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赖廷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