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饭堂为老人提供温情服务。
老人开心地用餐。 均 灵山县民政局 供图
“走!看看今天中午的菜谱是什么?”临近中午11时40分,在灵山县三海街道老年大学助餐点,已经有部分老人慢慢围站在一起,等待午餐开饭。
蒜苗炒肉、红烧罗非鱼、韭黄炒蛋、紫菜虾皮汤……看着一个个冒着热气的菜肴被盛入餐盘、递到手中,老人们不禁夸赞起来:“今天的菜做得真好!”
这是灵山县大力推进养老服务,做好老年助餐点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灵山县民政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江城足球网: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养老服务工作作为重点任务抓紧抓好,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新格局,扎实推进养老领域民生实事项目逐项落地,取得明显成效。
实惠+安全
长者饭堂吃出“幸福味”
“这里每天供应早中餐两顿饭,能满足60多位老人的就餐需求,高峰时能来80多人呢。”该助餐点的周老板介绍。之前,这里是一家早餐店,2024年11月,经过椿熙堂养老服务管理有限公司的社工动员后,加入了长者饭堂的队伍,专门为60岁以上的老人供餐。现在,前来店里就餐的老人越来越多,人流量也翻了一倍。
“以前一份早餐肉蛋肠粉的售价是6元,加入长者饭堂后,老人在付款时可以享受国家补助的3元/餐/人的补贴,相当于一份早餐仅需3元。许多来老年大学打球的老年人都会慕名而来,到这里吃早餐,成了我们店的主要受众。”周老板告诉记者,作为一家家庭式餐饮店,在赚钱的同时能为公益事业出力,他们觉得很值得。
11时50分,店里忙得不亦乐乎,助餐点的“常客”吴大叔也找到位置坐了下来,对于助餐点的建设,他最有发言权。“由于子女工作比较忙,平时家里只有我和老伴吃饭,年纪大了,之前在老年大学打完球还要自己煮三餐,觉得非常辛苦。自从去年这里有了长者饭堂后,大大方便了我们,而且价格公道,后厨也非常干净卫生,我们都很喜欢来这里吃饭。”吴大叔说。
记者看到,就餐的老人们三三两两坐在一起开心地聊天,不时品尝着可口的饭菜,店里其乐融融,欢声笑语不断。他们纷纷表示,这里不仅吃出了安全感,更吃出了幸福感,夸赞政府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
如今,三海街道老年大学助餐点从原来的25平方米扩大到50平方米,店内宽敞明亮,10多张餐桌整齐摆放,配备了空调、电扇等,还专门定制了储物柜,张贴营养搭配膳食食谱等方便老人就餐。隔壁提质改造后的老年人活动中心,活动也是丰富多彩,老人们吃好后可以走小道去继续下棋、打球、上课。
合作+共建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像三海街道老年大学助餐点这样实惠又暖心的长者饭堂,灵山县共有33家。不仅在县城有,乡镇也是遍地开花,让全县老人同享这波养老“福利”。
在沙坪镇那琅村,新阳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社工们掐着午饭点来到长者饭堂,按照分工,两两一组,一部分人留在长者饭堂帮助集中用餐的老人们有序取餐、落座,一部分人则麻利地将香喷喷的饭菜小心装盒装箱,为村里12位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免费上门送餐服务,打通老年助餐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他们穿梭在田间小道,爬坡过坎,将热乎的营养饭菜根据老人用餐时间及时送到。
老年助餐服务不仅是老人关心的“生活小事”,更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该县民政局局长农朝东介绍,长者饭堂建设是2024年一项重要的为民办实事内容,该局扎实推进老年助餐点建设,根据“政府补助一点、企业让利一点、慈善捐助一点、个人支付一点”的原则,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村(社区)共同推进长者饭堂提质增效的合作机制,积极动员吸纳社会力量建设老年助餐点,主要采取慈善捐助、自建厨房和餐饮企业合作参与助餐配餐三种模式。
截至目前,全县33家长者饭堂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共投入各类建设和运营资金49.5万元,每天服务全县老年人2000多名,解决了长者饭堂周边老人用餐难的问题,助力居家养老。该县将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为契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江城足球网: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加快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更好保障老有所养,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记者 陆 燕 通讯员 刘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