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清廉建设提质增效三年行动中,钦南区委区直机关工委积极探索、创新实践,以“红旗领航·模范机关”建设为基石,打造独具特色的“四全模式”,为清廉机关建设注入澎湃“廉”动力,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方位”政治引领,筑牢清廉之魂
政治建设是清廉机关建设的“定海神针”。钦南区委区直机关工委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核心任务,创新打造“线上+线下”双融合学习矩阵。线上,搭建“钦南云学堂”智慧学习平台,设置“每日一学”“专题研讨”等模块,为党员精准推送学习内容;线下,除“微党课”“蚝乡讲堂”外,还开展“沉浸式”红色教育研学活动,组织党员走进本地红色教育基地,在实地感悟中强化理论武装。
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构建“一对一”联系督导机制,每位领导定点联系8 — 10个机关单位,深入开展调研指导,将政治建设与清廉机关建设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同时,实时监测各单位“第一议题”制度落实情况,精准掌握学习动态,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
此外,深入推进清廉机关建设与机关党建融合发展。开展“一机关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创建活动,打造如“清风政务”“廉韵税务”等30个特色鲜明的清廉机关品牌,构建覆盖全区机关的清廉文化矩阵。在“钦南党建”“钦南发布”开辟“清廉机关风采展”专栏,展示建设成果,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全覆盖”组织保障,夯实清廉之基
组织建设是清廉机关建设的有力支撑。钦南区委区直机关工委完善组织架构,构建“区级专责小组 — 部门工作专班 — 基层党支部”三级联动体系,印发系列文件明确各级职责,建立周例会、月调度、季考核工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
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实施“精英培育计划”。拓宽选人视野,选拔优秀党员干部充实到清廉机关建设队伍。建立分层分类培训体系,针对新任职领导干部开展“廉政谈话”,针对新入职干部开展“入职第一课”廉政培训,针对业务骨干举办“廉政专题研修班”,筑牢廉政思想防线。同时,设立“清廉干部风采榜”,对表现突出的干部进行宣传报道,激发队伍活力。
推行“清单式”管理模式,制定涵盖党建工作、廉政建设、业务提升等方面的“一体化”任务清单,将清廉机关建设细化为50项具体任务,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运用“项目化”推进机制,对重点任务实行项目化管理,建立工作台账,定期跟踪问效,确保清廉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全过程”监督执纪,严守清廉底线
监督执纪是清廉机关建设的关键环节。钦南区委区直机关工委聚焦“关键少数”,建立“一把手”权力运行监督平台,随机对“三重一大”决策、资金使用等关键事项进行实时监控、风险预警。全面推行领导干部“廉政画像”制度,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对领导干部进行精准画像,作为考核评价、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持续完善制度体系,制定相关措施,明确各岗位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建立“制度动态更新机制”,根据政策变化和工作实际,及时对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强化制度执行监督,开展“制度执行月”活动,通过自查自纠、专项检查等方式,确保制度落地生根。
创新监督方式,构建“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家庭监督”立体监督网络。内部成立廉政监督小组,定期开展廉政检查;外部邀请“两代表一委员”、企业代表、群众代表担任廉政监督员,设立举报热线和网络举报平台;开展“清廉家庭”创建活动,通过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举办家庭廉政讲座等形式,引导家属当好“廉内助”,全方位预防廉政风险。
“全链条”服务赋能,彰显清廉担当
服务中心工作是清廉机关建设的价值体现。钦南区委区直机关工委围绕平陆运河建设、工业强区等重大战略,开展“运河先锋行”“工业护航员”等专项行动。在平陆运河项目征搬工作中,成立“党员攻坚联盟”,整合多部门力量,创新“征搬+安置+发展”一体化工作模式,仅用8个月时间完成400多户房屋征搬任务,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同时,聚焦运河经济带建设,在运河沿线打造“党建服务驿站”8个,为运河经济带建设提供一站式服务。
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建设专项整治,建立“企业诉求直通车”机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收集企业诉求。组建“党员服务专班”,对企业诉求实行“接单即办、限时办结、跟踪督办”,去年以来共解决企业问题150余个。开展“党员先锋岗”评选活动,激励党员干部在服务企业、乡村振兴等工作中担当作为,推动“钦州大蚝”等特色产业品牌价值提升,助力向海经济蓬勃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开展“破难题、促发展”专项行动。运用“大数据+网格化”手段,精准收集项目建设、民生领域等方面问题。建立问题分类处理机制,对一般性问题由相关部门及时解决,对复杂问题实行领导包联、部门协同攻坚。去年,通过该行动推动解决各类问题180余个,实现清廉机关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记者 赖 昕 通讯员 劳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