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徽现场给孩子们普及法律知识。记者 梁 生 通讯员 吴 海 摄
何徽,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2010年10月参加法院工作,现任浦北县人民法院综合审判庭副庭长、一级法官,兼任浦北县妇女联合会副主席。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荣获全区优秀法官、钦州市法院系统优秀法官、优秀党员、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2016年-2020年全区普法先进个人、全区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个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荣誉。
一位从事少年审判工作10多年的基层法院法官,靠着对少年审判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儿童的满腔爱心,在平凡的审判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把柔情关怀的信念,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和满腔热情都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犹如一朵绽放的梅花点缀着冬天。她就是浦北县人民法院综合审判庭副庭长、一级法官何徽。
守初心,以真情服务温暖人
何徽曾说:“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的灯光,一盏是勇气的灯光。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2010年刚从大学毕业的何徽怀着对公平正义的追求,迈进了浦北县人民法院,胸前是庄严的国徽,心中是法律的天平。
多年来,何徽坚守在三尺审判台,先后审理家事案件600件,而其中最牵动着她的心的,便是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案件,她心中始终亮着这两盏灯,给予她希望和勇气。 何徽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积极参与推动家事审判工作创新活动,大力弘扬司法为民精神;她不忘初心,坚守在人民群众身边,用真情服务温暖人,用点点滴滴感动人,以实际行动感染人,让青春和汗水在平凡的岗位上闪闪发光。
辛勤和汗水见证了她的不懈努力和执着坚持,见证了她“十年磨一剑”的成长蜕变。由于工作出色,2024年11月28日,何徽荣获了全国法院少年审判工作成绩突出个人称号。
有想法,立足实际勇于创新
立足实际,大胆探索。何徽结合少年审判工作实际,与县妇联共同打造基层特色“审判+”妇女儿童工作模式。
积极延伸审判职能,她积极组织家事法官、妇联干部、志愿律师、心理咨询师成立“惜缘工作室”。开拓创新,采取“一室多站”服务方式,即在辖区273个村委、社区的法官工作室设立惜缘工作室服务点,并联合法庭的家事法官,形成全面覆盖,扎实、有效地开展惜缘工作室的各项工作。她带领团队打造的婚调委工作很出色,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成为全区可复制的基层婚调委工作模式。
此外,何徽还化身“纠纷调解员”,在法官工作室、婚调委调解工作室、妇女儿童维权室、惜缘工作室为婚姻家庭纠纷当事人开展调解工作。搭建线上县、镇、村三级联动调解平台,通过网上调解,打通维权“最后一公里”。
“每一桩离婚案件的成功调解都标志着一个家庭的修复,每当此时,我就会感到无比欣慰,成就感满满。”何徽感慨地说。
有担当,打造品牌维护权益
何徽打造的天平先锋队,助力浦北县人民法院荣获全国妇女儿童维权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普法先进集体。
她在繁忙的审判工作中,主动作为,为法院司法文化建设奉献力量,通过编写剧本,组织拍摄,联合县委政法委、教育局等单位拍摄《冬日暖流》《叶子的秘密》《大树下》等七部法治教育微电影在浦北县各学校进行展播,打造“互联网+法治宣传”未成年维权普法品牌。
同时,何徽组织青年干警一起录制“浦北县家庭法治教育大讲堂”,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向辖区内中小学学生、家长、老师开放,全面覆盖打造浦北县“互联网+家庭法治教育”特色青少年维权品牌。该模式获区高院的充分肯定和全区法院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何徽化身“法律讲师”,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推动“法院公众开放日”与“法治进校园”活动。多年来,她结合法院职能参与学校法治宣传教育,邀请在校学生到法院参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等软硬件设施,采取“以案说法”的案例教学法,广泛搜集、总结辖区内未成年人犯罪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介绍未成年人易犯的典型犯罪类型及相关法律规定。
作为浦北县桂姐姐维权服务队骨干成员,她多次深入校园、乡村、社区和单位,组织参与法治宣讲活动。连续4年为全县328所中小学上法治公开课,何徽作为讲师通过线下课堂+线上直播的方式,向全县青少年宣传预防校园欺凌、预防性侵、预防校园犯罪等法律知识,获得社会、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我是一名法官,胸前是庄严的国徽,心中是法律的天平,坚守公平正义,为妇女儿童维权,是我一生的事业。”面对未来,何徽坚守着不变的初心。(记者 梁 生 通讯员 吴 海)